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46|回覆: 8

[轉載] Hayes單車集團 - 工廠巡禮

  [複製鏈接]
簽到
1543
發表於 2014-2-17 16:5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對我嚟講 Hayes 呢個牌子只係代表 disc brake,但原來幾個熟悉嘅品牌 : Answer、Manitou、SunRinglé 與 Wheelsmith 都係 Hayes 集團旗下,全部都係響噹噹嘅品牌,即時令我對 Hayes 改觀。偶然發現呢篇文章,就同大家分享一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順時針方向)副總裁兼總經理Darren Campell基本上是在Hayes公司長大的。避震技術代表Eric Nelson正在組裝一支Dorado前叉。Wheelsmith的Lee Pesso完全能夠掌控複雜的鋼絲製造機。


位在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是個製造業城市,這裡就是哈雷機車與Hayes的誕生地。Hayes邀請了Pinkbike參訪他們的總部,這邊就是Hayes煞車、Answer人身部品、Manitou避震、SunRinglé輪組與Wheelsmith鋼絲的事業中心。看起來這邊有著多樣化的產品品牌,而的確也是。但在看似截然不同的產品線後,卻有著一致的經營策略。

Hayes過去原來是間美國製造的工廠,製造碟煞供登山車與主要的事業重心 – 機車與重工業使用,哈雷機車就是他們的客戶。單車事業部的業績很快地成長,因為如此,他們承受了從廠商來的壓力,因而需要在台灣的單車製造廠附近開設產線,以供應代工廠的需求,於是Hayes亞洲分公司成立。除了Wheelsmith的鋼絲之外,其他的零件製造都在亞洲進行。不只Hayes一家公司採用這樣的策略,當初SRAM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由左開始)Hayes的第一組碟煞是為Schwinn所製造,裝在1972年的Oragne Krate這款車上。很多人都不知道,Hayes為美國Dia-Compe製造出了那時造成轟動的SpeedCheck碟煞系統。Hayes的HFX是第一組成功應用在登山車上的碟煞,他就以這個產品進入了代工廠市場。Hayes菁英等級碟煞 – Prime。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瞧瞧研發總部:Manitou MRD後避震器,配備大空氣腔體與遠端阻尼控制線。在這個白板上討論出了新前叉Mattoc的名字。牆上的裝飾:一支從模子裡拿出來,未處理的前叉外管。

不只是碟煞

在2005年,Hayes成為多數登山車品牌碟煞供應商,在商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也招致了Shimano與SRAM的砲火。在當時,Shimano與SRAM開始製造品質較佳的碟煞,這是來自客戶的壓力,因為他們期望傳動系統與煞車系統能夠一次搞定,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購入零件。也有耳語說到Shimano開始進行輪組的研發。Hayes當然也嗅到了這樣氣息。唯一的應變之道就是將產品多樣化。藉由推出一系列多種零件的組合,Hayes就是這樣做,希望客戶只把注意力放在Shimano跟SRAM的傳動系統上,至於其他車上的零件,就由Hayes一手包辦。

然而Hayes是間以製造為專長的公司,至於設計與行銷方面就沒那在行,所以他們採用了併購的策略,由Rand McNally與其他核心管理階層主導,買下了幾個牌子,並把名字改成HB Performance System Inc.。Hayes旗下主要幾個品牌被分割到不同的行銷單元,負責處理單車零件的部門就叫Hayes單車集團(就是大家熟知的Hayes零件)。Rand McNally的新企業大概不會再遇到像當時那麼好的時機,那時有許多零件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都瀕臨倒閉 – 所以都是待價而沽。就在成立新Hayes之後一個月,他們買下了SunRinglé。在2006他們又買下Wheelsmith鋼絲,在同一年稍後,又併購了Answer/Manitou。

Hayes的併購潮

到2006年底,Hayes單車集團已經有了牧放戰馬的草場,但是要上戰場之前,還必須進行非常多的工作。Darren Campell在2009年成為總經理,他說公司決定投注大量資金,讓旗下所有品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揮最強戰力,但是誰都沒有料到,就在他們大肆併購的幾個月後,美國陷入了金融風暴。那時其實公司必須斷肢求生,將旗下才剛買進但是最不看好的牌子賣掉。但是Hayes沒這麼做,反而是就原訂的商業計畫繼續撐下去。

或許在這波困境之中最有價值的結果就是,Hayes不得不定出他的目標客群,並且專注落實在Answer、Manitou、SunRinglé與Hayes煞車產品開發上。就這樣的方向,他們鎖定了中層的登山車狂熱客群,也就是期待有著高階能表現,卻又價格親民的族群。

”我們不是間華麗的公司。我們設定出品的零件,就算是裝在400美金的車上,性能上要做到無人能及的表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順時針方向)認識Hayes成員。Blake Buckley – 材料工程師。Ed Kwaterski – Manitou避震主工程師。Joquine Duarte – 組裝技師。Josh Pallison – 助理經理。Jon Wells – 贊助聯繫。Doug Klinski – 製造監督。走過廠房之後,你會發覺這裡非常乾淨,還有每個男女員工對他們生產的零件都深具信心。

要踏入狂熱者的市場,則需要代工廠客戶的承諾,要達到這點則需要很多時間。讓人意外的是,在2012 年,Manitou創下了史上最好的營收計錄,帶領了Hayes集團其他品牌在歐洲殺出一條血路。在最近,Manitou的Dorado倒叉前叉仍然是唯一一支能夠裝下27.5吋前輪的長行程前叉,這讓許多使用者與產品經理重新發現,這支前叉的表現足以與Rockshox跟Fox的產品一較高下 – 這讓Manitou聲譽的在當時提昇不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張陳列了歷代長行程前叉的照片,足以說明Manitou長久以來對於重力賽投注的承諾。

Manitou一開始的重振計畫就排除了開發任何新前叉與後避震器,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單肩前叉上,堅持使用老派的32mm內管。然而新的長行程全山地前叉Mattoc,突破了過去複雜的下坡用途阻尼及支撐結構,採用了34mm的內管。在我們參訪的同時,我們瞧見正在開發並且預計在2014公布的直線型氣壓後避震器。這兩個產品都是鎖定在長行程全山地/林道用途。再一次看見,Mnitou正在轉變得途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Manitou的Dorado倒叉前叉,可以在下坡行程使用裡容納中尺寸輪徑。Greg Lambert拍攝。接續著Dorado的是全新開發專為全地形/林道使用的160mm Mattoc,Mike Kazimer拍攝。

順著這股長行程的潮流,你可能會想出產把手及龍頭的Answer – 第一個專出高階座艙零件的品牌 – 大概在市場是有大動作,但是Hayes表示,他們故意在Answer的商業策略上有所保留,目的是要將力道放在SunRinglé跟Manitou上。目前市面上的高階手把與龍頭品牌已經飽和 – 都各自有死忠客群 – 所以強打Answer品牌並不會有太大助益,但是無可置疑,Answer長久以來出品強壯、質輕手把及龍頭的聲譽,這讓他在工廠端及零件零售市場上有極高的潛力。

SunRinglé

SunRinglé輪組在許多單車大牌的製造廠中佔有相當大的地位,所以他不會拖累Hayes集團。現在持續延燒對更激烈騎乘方式與全山地/林道市場的趨勢,剛好切中SunRinglé的產品取向,就像他們當初主打重度使用的Charger輪組,28mm輪框比當時業界常用的規格還要寬,還用上了Stan無內胎BST低斷面胎唇技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Eric O’Gallagher被整面牆的輪組零件包圍,正在工廠裡進行SunRinglé輪組的品管檢查,這裡曾時引擎組裝工廠。

Hayes當初踏入生產輪組的動作,產生了對於高品質鋼絲的需求,這就是他們買下Wheelsmith的原因。一開始巨大的成功,造成市場需求超過了產能,因為工廠裡就只有當初購入Wheelsmith的兩台機器。後來他們又飛到日本買下了Asahi – 這就是曾經在Wheelsmith全盛時期與之抗衡的公司 – 將所有生產線運到密爾瓦基。採用日本的機密鋼材,產線座落在Evinrude舊城郊區的汽車工廠,熟練的操做員,從60年代仿造瑞士鍛造及車牙工藝的Asahi老機器裡,製造出數以百萬的鋼絲。看著這些老機器運行,時光好像回到過去充滿蒸汽與機運的舊時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odd Vance正在檢查Asahi鋼絲機上的鋼模。機器上的每一個部件都是客製化,或是買下不同的機器,只為拆下上面特定用途的零件。走道上的箱子裡,都含有100或是1000支特殊直徑與長度的鋼絲。這裡大概有幾百萬根的庫存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順時針方向)Wheelsmith鋼絲以高階不鏽鋼絲起家。抽細的鋼絲在成型機裡經過槌打成型。然後Asahi的機台再將鋼絲裁成需要的長度,並連貫地用冷壓的方式形成鋼絲頭與螺紋。在這些一秒鐘吐出兩根鋼絲的日製鋼絲機旁,總會看見一兩支板手用來進行機台的微調。

Wheelsmith也會為特殊的顧客與應用,在工廠小量製造輪組,但是SunRinglé的輪組就都在亞洲生產,以便能夠準時遞送交到工廠端。有趣的是,Wheelsmith的鋼絲,是少數美國製造商品中被大量外銷到亞洲其中一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雪地機車用卡鉗正等著被組裝。一如單車系統,這些零件將被完全組裝完畢,送入成車組裝場裡使用。

Hayes碟煞

諷刺的是,Hayes的腳步是所有旗下品牌中比較落後的。Shimano藉由ICE冷卻跌盤與煞車片技術,狠狠地給了所有煞車製造商一記重拳,就算是強大的SRAM不得不加緊腳步跟上。Shimano的煞車其實並沒有領先其他廠牌競爭者太多。Hayes必須要填補的空洞並不在於煞車力道與控制力的改進 – 而是在工業設計外型與調整方式的設定,這些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關鍵,就像El Camino被其他具有流線與輕巧外型的他牌產品掩蓋其光芒一樣。Hayes在工廠裡其實具有豐富的資源,正等著被利用來開發新一代原型煞車,從具有搶眼外型的新Prime煞車可以看出,Hayes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改進。事實上Hayes的對手也面臨到相同的局面,所以這是一場公平競爭,看看Hayes會如何在新一代煞車成型之後,回應場上其他對手的競爭。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將整套非公路用車的煞車系統從美國出口到工廠端,不只是經濟與效率上的考量。Hayes能在自家裡,直接控制交付客戶手上商品的生產與性能品質,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Hayes工廠專屬的廠房裡,由兩至三名技師進行組裝、灌油與測試。這樣的規劃是要控制這裡製造的煞車系統品質。

在工廠裡

參觀Hayes的生產基地是種禮遇。他們為哈雷機車與許多雪地機車品牌製造煞車系統 – 他們展示了許多正要被送交測試的煞車系統。有趣的是,Hayes發明了獨立生產系統,也就是將每一個不同型號的煞車生產與測試單元通通獨立出來,各成一條產線,以確保產品的品質。在將單車產線移到台灣之後,舊的產線被改裝成生產機車煞車。藉由從單車製造廠那邊學到的經營方法,Hayes現在有能力出口整組煞車總成、灌油與測試系統,將油管及其他硬體一併交付客戶手中 – 這在機車工業裡造成了一股改變風潮。藉由這樣的方式,Hayes能從金屬鑄造元件到顧客實際使用上路,控制每一個環節的品質。這都多虧了單車部門的學習經驗。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生產中的「測試」環節定義了Hayes的品牌價值。有不同的區域進行疲勞、損毀、材料評估以及物理老化測試。

他們最新的部門,位在工廠裡研發區塊,正在為非公路用車開發自動循跡、煞車、動力輔助控制系統。我們看見的東西大多屬於機密,但是我們實地試了連接上電腦的四輪傳動非公路用車的煞車系統。感覺起來在直線上表現精準,在手把轉向超過設定範圍之後,動力輔助就會介入。將這項系統開啟時,操控上有顯著的提升。這項技術會用在單車上嗎?「絕對不會」,Hayes是這樣回應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邊是一台台CNC車床,然後那邊又是一台台CNC車床。有幾台還真是巨大。實際試乘遠端控制的全地行越野車,這台接上許多纜線的車是用來測試Hayes的動力輔助煞車系統。一批重達35磅的鋼質卡鉗,是用在挖掘機具上使用。

”毫無疑問,Hayes集團要將旗下五個牌子一起帶著跑的確是艱鉅的工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整體來看,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初步得到了回報。Manitou與SunRinglé正在動起來,Wheelsmith正賣出他們盡可能生產的鋼絲,Answer正蠢蠢欲動,準備進攻興起的Enduro市場。如果Hayes繼續保持這樣的動力下去,他們將會推出劃時代的煞車系統與Shimano競爭,寫下十年復興的歷史。”


來源 : http://www.pinkbike.com/news/Hayes-factory-tour-china-2014.html
發表於 2014-2-17 20:52:0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斷研新,前景光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18 11:35: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ung_KS 於 2014-2-18 11:35 編輯

我用過Hayes與SunRingle,個人感覺麻麻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18 11:3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ung_KS 於 2014-2-18 11:37 編輯

回復 Chung_KS #3 的帖子

補充,用個Answer的 double wall raiser bar,沒有投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17:45:28 | 顯示全部樓層
Chung_KS 發表於 2014-2-18 11:35
我用過Hayes與SunRingle,個人感覺麻麻地。

每次提到 SunRingle 我自然就會諗起呢架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對 hub, 不論藍色抑或紅色都好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tem, handle bar, seatpost, 都係我當年嘅 dream components (襯色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24 01: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t-shiper #5 的帖子

Sun Ringle 同 Ringle 好似係兩間廠, 兩個唔同牌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24 01:24: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肥仔水 於 2014-2-24 01:25 編輯

嬉屎D 制係香港唔太普及, 因為係鎮X 代理的.....佢又唔返零件又唔推佢D產品, 要推都推shimano先.
果時我用過hayes 其中一對跟車制, 其實無乜問題, 還可以的. 不過難買brake皮.....

至於manitou, 我其實幾鐘意佢D叉同尾震. 我仲有一架車用緊佢板manitou minute 140mm 叉, 枝叉同fox 32 Float 150 差唔多重, 不過枝minute 行20mm 穿棍, 硬淨好多. 枝叉叉腳明顯比fox / rockshox 32mm 叉硬好多好多. 你想知你枝fox 32有幾林, 你企係架車前面, 用兩隻腳夾住隻前轆, 用手扭下枝handle bar 轉左轉右, 你就會見到你枝fox叉好似毛巾咁扭架啦......manitou 明顯無咁扭. 油膽方面, 都做得比fox 既平叉好 (open bath 果D).

樓上有位師兄話Sun Ringle 既產品唔係咁好, 係!! 無錯!! 佢D hub 千奇唔好買, 垃圾黎的. 不過D 鈴框可以一用的. 其實, stan no tubes 果D 框, 都係sun ringle 做的. 我自己比較孤寒, 貴框(400蚊以上一隻)我甚少捨得買, 我同我D fd 絕大部份既轆, 都係係淘寶訂sun ringle 框自己織. 只要你係買MTX 同埋inferno 系列, 仲要係焊接果隻, 基本上好perfect. (又平又輕又襟又夠闊). 除非你要求好高好高, 就會買真貨mavic 7 / 8系, 或者Enve 果D天價野, 不過以粗用/性格比來計 Sun ringle 框係無得輸的.
仲有.............樓主果堆圖入面架951 好靚~~~~<3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24 20:47:14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多前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25 02:4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肥仔水 於 2014-2-25 02:48 編輯

回復 t-shiper #5 的帖子

岩岩先睇到.....carbon downhill 刀鈴, 仲要rim brake!! X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5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